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案件与法

天花板滴答滴答,多方协力抹平“裂痕”

  发布时间:2024-09-04 10:53:10 打印 字号: | |

一段时间以来,家住锡山区东北塘某小区一楼的小刘被楼上漏水困扰着,脱落的墙皮和渗出的水滴让他彻夜难眠。多次与二楼的住户协商却没有结果,小刘将对方告到了法院。


脖子上的胸牌,桌面的药品  

看似普通的漏水纠纷为何多次协商无果?案件承办人决定到实地看一看。敲响二楼住户的门,应门的是一位瘦小的中年男子,脖子上挂着记有个人信息的胸牌。承办人表明来意后,他口齿模糊地回答:“是的,是的,请进。”

一眼望去,屋内只有蒙尘老旧的家具和桌面摆放的药品,这是一户并不富裕、甚至经济上有些窘迫的家庭。在男子略显混乱的话语中,承办人了解到被告就是他的父亲,今天并不在家,于是决定留下相关材料,嘱咐男子等他父亲回来后与法院联系。

几天后,一位衣着朴素的老人来到法庭找到承办人,表明自己是漏水案的被告。前段时间家中水盆下的角阀损坏导致渗水,这可能是楼下漏水的原因。他虽然愿意赔偿,可目前自己和老伴与智力残障的儿子相依为命,经济上实在困难。 


 是法律问题,说到底又是经济问题  

“经济上实在困难”,这或许就是漏水至今没能解决的原因。了解事实后,承办人尽可能用简单的表达方式向老人讲述着案件审理的流程。然而,“因果关系”“司法鉴定”等术语对于老人来说仍难以理解,虽有同行的年轻邻居帮着沟通,但老人对此后该做些什么还是没想明白。承办人知道,这看似是法律问题,但说到底又是经济问题,于是建议他们申请法律援助,以便在后续的整个诉讼过程中都能得到帮助。

在老人申请到法律援助后,承办人很快又组织了一次诉前调解。调解时,双方对漏水原因基本能达成一致,但在赔偿金额上差距较大。一次次“拉扯”中,老人家中口齿模糊的儿子、旧家具上的药品浮现在承办人脑中,也出现在承办人与小刘的谈话中。常年邻居,小刘对老人一家的情况熟悉且同情,终于表示愿意在赔偿金额上让步,但希望被告一家做好地面防水措施排除漏水隐患。这让老人看到了纠纷解决的转机,他表示愿意花钱做好防水,但年纪大了,不知道该找谁来办。



   每人一个主意,问题解决了  

调解又一次陷入了僵局。这时,援助律师突然想起被告曾向他提到过街道正在开展帮助困难家庭改造房屋的工程。“是否可以在改造过程中将防水做好?”承办人随即联系了街道网格员,得知被告的房屋确实在街道改造的计划内,但防水工程不属于改造项目。“能不能增加防水项目?”“问了一下,施工单位有相应资质,可以自费增加防水工程。”“费用高吗?”“都是针对困难户的改造,费用不高。”“具体怎们操作?”“如果被告有需求,让他来找我们,我们指导他现场办理。”

每人一个主意,事情就在这意外的转机中解决了:老人将申请自费增加防水工程,并保证会在后续的防水施工中通知小刘监督,小刘也同意在赔偿金额上让步。

很快,小刘家“滴答滴答”的问题就能彻底解决,小刘与楼上老人一家间的“裂痕”也将在多方协力中被抹平。


END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供稿人:荣晨凯

责任编辑:锡山法院
友情链接

地址:无锡市锡山区华夏中路6—8号

邮编:214101

电话:0510-88225801(立案)

0510-88700165(纪检监察)

传真:0510-88708691

法院邮箱:wxxsfy@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