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是什么?是砖缝中的野草,是恣意生长的藤蔓,是遗落在墙角仍要顶破泥土、努力支棱起一个春天的生命力。
“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我们开设“青年说”专栏,陆续刊发青年干警心得体会、经验分享、活动记录,奏响青年干警奋斗中的青春华章。
云林街道来送感谢信啦
↓↓
七月志愿服务、封闭管理的情景
在这一时刻被唤醒
同时我们也在思索
那场带着使命感奔赴的“战疫”
给我们将来的生活
烙下了什么样的印记
“在不确定中找到了确定的自己。”——刘梦佳
在经历疫情的特殊年份里,我们总是面对着无数的问题,接到去云林志愿服务的通知后,诸如我能否做好志愿服务、是否能在40度的高温下坚持工作等不确定性向我袭来。
带着这种不确定,我奔赴云林街道。但在之后一天天的志愿服务中,我不再彷徨,懂得了如何寻找确定的自己:听从指挥,不必担忧志愿内容;参加培训,不用焦虑工作质量;早睡早起,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虽然志愿已经结束,但这些帮助我坦面对不确定性的“良方”将一直治愈着我。
“共同奋斗的特殊经历,让我足以骄傲前行。”——李建军
疫情突如其来,同事们被一个个隔离在家。或许是自己心目中那个大白英雄梦的悸动,志愿者招募令一出,我立刻向庭长主动请缨,最终代表东北塘法庭加入志愿者的行列。
在那些天里,我心无旁骛,认真学习,披上大白战衣的那一刻,我暗自要求自己:虽是新手但要迅速成为熟手,不拖后腿,与时间赛跑,为抗疫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扫完楼,我汗流浃背。但是和那么多始终坚守的医务工作者、社区工作人员等等相比,我做的又实在微不足道。
在队员们的互相鼓励和共同努力下,我们顺利完成了志愿服务。这段特别的经历,终将成为我的宝贵回忆,并指引着我骄傲前行!
“累趴了,歇一歇就爬起来。人生也是这样。”——包珺
2022年7月9日,院里要组织志愿者队伍,作为民一庭为数不多的男同志,我当然主动申请前往抗“疫”一线。
连续爬楼,穿上防护服跟随医生“扫楼”的第一天我就累趴了。短暂休息后,我感觉没什么大碍了,起来接着工作。之后很快适应,每天扫码、封管、开箱、封箱,忙完都是汗流浃背。
“我们普普通通,但也可以是超级英雄。”——于潇慧
我,一名普普通通的法院干警,虽也会遇到当事人由衷的感谢,但一直认为这是完成自己的分内的工作。但当成为云林街道志愿者后,我练就了听见闹钟铃声立马闭着眼起身刷牙的技能,出门也无需打扮,带一套衣服,解决因近40度高温脱下防护服全身湿透的问题。扫楼时,楼道昏暗的灯光,持身份证的手也在微微颤抖,防护服里的汗遮住了视线,但当和我搭档的00后医护完成楼道采样时,一股浓浓的成就感涌上心头,在那个时候我感觉自己变成了超级英雄。
我们每个人都是普通人,平平淡淡,不露锋芒,但我们何尝不是某个人或某些人世界的英雄呢,尽自己力所能及去保护被需要的人。
“生活中那看似不起眼的日复一日,突然有一天就让人看到坚持的意义。” ——王泽民
我是一个特别怕热的人,夏天即使在18度的空调房内,还需要对着风扇吹到天亮,充电式便携小风扇时常在我的脖子上、饭桌上、以及在我蹲坑的马桶上。
突如其来的疫情和暴雨预警、高温预警同时发布的三伏天,在全封闭支援点位里,穿上密不透风的白色防护服,感受汗水顺着袖管流到鞋子那不一样的“触感”以及呼吸不畅的“窒息感”。只想着再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
每一次完成上门采样任务后,在消杀区一层层脱去身上防护装备,平常不引人注意的呼吸竟变得如此清晰顺畅,感觉重获新生,就像生活中那看似不起眼的日复一日,突然有一天就让人看到坚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