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职法院22年的英模对职业有什么思考?9月2日,锡山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执行局局长潘洪峰用三个词语和青年们开展了一段对话。
这场对话
是英模对青年们的
关心、信任、期待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
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
码住这场对话
精神的力量永远鲜活

传承
职业自信的传承:树立职业认同感,跳出舒适圈,通过办案、调研等点滴的积累,从自己的经历中慢慢成长,寻找初心。
业务能力的传承:要甘于寂寞,在平淡冗杂的工作中汲取力量。细小的痕迹用心看,简单的事情用心学,挫败的时候学会转换角度思考问题,跌倒的时候懂得反思总结。
工作氛围的传承:要打造互尊互信的工作环境,倡导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滋养团结向上的集体力量。
创新
创新永远在路上:抓住迸发的灵感和想法,强化行动力和执行力,做好后续工作的坚持和提炼。
重视“微”创新:从小举措、小切口入手,从“小进步”和“微创新”中提升自我。
着眼于本职工作的创新,着眼于重点工作的创新:结合“走村居”“法官进网格”“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创建、“优化法治营商环境”等活动拉近与群众距离,解放“办案”固有思维,联系具体工作实际,打开工作创新思路。
求精
技能求精:树立争先意识,打磨“工匠精神”,精进和提升业务能力,做到“件件创一流,项项争先进”。
品牌效益:做强长板,扩大机制效应,把简单的事做到极致,把复杂的问题抽丝剥茧。
摒弃躺平:给自己设定小目标,拒绝“躺平”,在竞争潮流中勇争第一,在不断磨练中创造价值。
CHUAN CHENG
传·承

执行局 法官助理 曹道清
像一滴水汇入江海才不会干涸一样,我们需要群体的力量。在纷繁多变的司法实务里,在英模精神的感召下,努力去成为彼此的榜样,传承理想信念,传递价值追求,传播知识经验,心心相连,蔚然成林。

东港法庭 法官助理 刘琳
法院工作的传承,不仅仅意味着法律知识的传递,更是法官们兢兢业业、为民办实事的精神的传承。作为一名审判新人,我将认真学习前辈的经验,对照榜样不断提升自己,将法官精神传承下去。

安镇法庭 法官助理 孙玉龙
作为年轻一辈的法院人,需要传承的不仅仅是法院人的工作经验、工作方法,更要传承法院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工作态度和精神风貌,在平日工作中见微知著,在点滴中实现自我积淀和蜕变。
CHUANG XIN
创·新

民一庭 员额法官 刘燕妮
创新不是空中楼阁,也不是另起高楼,是以问题为导向,在不断积累和精进的过程中对现状的改进,创新本身就是一种精进。

执行局 法官助理 杨智勇
奋进新时代、迎接新挑战、实现新作为,创新变的是司法为民的方法,不变的是追求公平正义的初心。

东北塘法庭 书记员 荣晨凯
创新是创造、是变革、是进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对于个人而言,在日常工作中要以创新的思维方式,创新的工作方法,实现个人的不断进步。
QIU JING
求·精

民二庭 员额法官 林双
在生活的历练积淀中不断升华对法律价值的认识,用工匠精神打磨每一份判决,让我们的裁判与生活并轨,与时代同频。

安镇法庭 法官助理 于潇慧
求精就是精进自己的各项能力,不断锻炼与当事人沟通能力,打磨自己文书撰写能力,也要在法庭法官走村居活动中更好地走出法庭、走进村居、走向群众化解矛盾纠纷。

主持人 柯菲菲
诉讼服务中心 副主任
向对话和反思开放,让自己变得更加清醒、更加丰富,才能更好地“成为你自己”。